卓新平所长代表中国发表主题讲演
受宋庆龄基金会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卓新平所长作为与会中国代表团团长于2013年10月2日至6日出席在希腊罗德岛召开的第11届“文明对话——世界公众论坛”。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代表与会,宋庆龄基金会组织的中国代表团由12位学者组成,此外还有一些中国学者作为个人代表参会。
罗德岛论坛(Rhodes Forum)于2003年创办,旨在推动当代世界各文明之间的对话及理解,形成世界文化共同体的发展。该论坛为非政府组织的文化学术活动,其讨论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等话题,而且还比较突出宗教文化和人的灵性等精神意义。罗德岛论坛由俄罗斯人为主创办,并联合了奥地利、美国等国学者及前政要共同参与,其总部分别设在俄罗斯的莫斯科和奥地利的维也纳,因此俄国与会者占了该论坛参加者的一半以上,反映出俄罗斯的政治及文化影响。论坛每年秋季在希腊罗德岛举行,迄今共已召开11届,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世界图景之时代”(The Age of World Picture),旨在描述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及其复杂图景。会议语言为俄文、英文、中文和希腊文等,会场设有同声传译。此次中国学者除了参加大会主题发言和一般发言之外,还应论坛之邀专门组织了中国圆桌会议,主题是“面向未来:多元视角下的中国与世界”。
论坛首场全体大会由创始主席弗拉基米尔·雅库宁(Vladimir Yakunin)主持并发表主题讲演,随之他邀请卓新平所长作为第二个发言者代表中国发表主题讲演。卓新平的讲演主题为“以多元文化包容争取世界和谐”,其主题发言获到大会的热烈欢迎和巨大反响。
此外,卓新平所长还主持了本次论坛的中国圆桌会议,组织了关于中国话题的讨论。罗德岛论坛主席雅库宁、共同主席阿尔弗雷德·古森鲍尔以及俄罗斯、美国、英国、印度、日本等国的30多人出席了中国圆桌会议,其中包括俄罗斯研究中国问题的资深学者和著名汉学家出席,大家围绕中国学者的发言展开了热烈讨论。圆桌会议结束后,雅库宁主席及论坛组委会还与中国代表团专门进行会谈,与卓新平所长等中国学者进行了交流,并表达了今后进一步合作的意向。罗德岛论坛结束后,卓新平所长还与中国代表团成员到雅典拜访了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与杜大使进行了会谈交流。
以多元文化包容争取世界和谐
(希腊罗德岛论坛主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 卓新平
今天我们人类以“全球化”的共在而深感多元文化的共处,“地球村”的现实让世界各国人民频频相遇,各种文化直接交往,以往的距离感被迅速打破,曾有的陌生感亦很快消失。这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频仍接触、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密切交流乃前所未有,其差异性已无法回避,我们需要共处的智慧。在此,多元求同、文明对话、和平共在乃关涉到人类的命运、世界的生存。所以,我们支持“文明对话”世界公众论坛的活动,呼吁各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争取实现人类和平、世界和谐。
20世纪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其后果及影响仍没有消失,因此值得我们今天认真反思和反省。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20世纪下半叶的“冷战”僵持和意识形态冲突使这个世界不得安宁,而“后冷战”时期被唤醒或激发的所谓“文明冲突”等又在给我们制造新的麻烦,并使矛盾或冲突不断激化。在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面前,我们正观察到民族之间、宗教之间、教派之间的冲突和战争,正体验着由此所带来的痛苦和悲伤。特别是在中东地区,在亚非交界之处,在叙利亚、在埃及等地,这种冲突和纷争正在升级、在恶化,由此导致了国际政治更为敏感,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人类共在秩序失去平衡,社会动荡再起,世界不得安宁。为了消除这种“对抗”、减少战争威胁,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也在各方努力,以促成对话、达成和解。因此,我们希望21世纪能成为国际合作、文明对话的时代。只有这种对话及合作才能给世界重新带来生存及发展的可能,形成让彼此宽容和包容的人类生存共同体。
回顾人类历史,由于政治目的、经济利益、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文化的传承与扩大,曾经有过各种纵横捭阖和谈判联合,但其沟通或合作目的复杂、求同不易,因而无法避免冲突与战争,使人类发展史乃与战争史、冲突史密切相关,有着惨痛的教训,留下了历史的阴影。
尽管饱经沧桑、多有磨难,不少人仍然表现幼稚、很不成熟,他们在面对全球性共同挑战时明显麻木、茫然、不知所措,缺乏必要的清醒,没有走出困境的洞见。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尚未消失、世界经济仍然在低迷中徘徊;为了利益的谋取,霸权的独享,局部地区冲突、战争的枪炮声还在震耳欲聋、令人揪心。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仍是不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群体及其相关利益之间的博弈、较量、交锋、斗争。但对这种状况怨天尤人、悲观绝望无济于事,因此,我们必须振奋起来,积极参与改变这种不利局面的行动。
必须承认,人类在这些危机、冲突和战争中也深刻体会到和平的重要,因而在不断学习如何能够消除矛盾、求得共存。这样,在人类历史上文明的冲突也总会与文明的对话相伴,人们力争减少冲突和战争、增多对话和了解,这种努力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国际社会的成熟。在步入当代社会发展之后,我们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世界需要和平、人类应该共存,大家获得的共识即:斗则俱伤,和则共荣!
在种种冲突与纷争中,人类并没有气馁和却步,而是抱着发展的希望走到了今天,并且仍会以美好的憧憬来奔向明天。各种形态的文明、各个民族的文化已为我们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使我们有可能生存、而且会更好生存,这种求生、求和之路就是要求我们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和谐取代混乱,以共赢取代都败。为此,我们要争取和谐共在的世界“大同”。在当前人类已经亲密共居且显得拥挤的“地球村”中,我们不能以邻为壑,而必须同舟共济,提倡邻里相亲,爱人如己。在已经全球化的国际社会,我们要克服分歧、制止战争,努力让世界有安宁、有和平!为了这个目的,我们走来共聚,相遇且相识,了解且理解,表白且对话,沟通且共识,共在且共融。我们相信只有对话才是实现我们大家相互理解的艺术,只有沟通才是我们既保持各自的个殊性、差异性而又能合作共在的智慧。文明冲突会导致全球混乱、国际社会崩溃,而文化对话才能走向世界和谐、争取人类和平。所以,选择文明对话,共建同一个世界,应成为人类的共识,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
人类文明发展究竟应该形成统一还是必须保持多样,历来都是人们在关涉文明相遇时争论的焦点。而人类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化的多样性及人类社会的多元存在乃不争的事实。随着文明对话的不断深化,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存在,已被公众所接受,为社会所承认。这种文化的多元性及其鲜活的个殊性使人类文明斑斓多彩、千姿百态,使世界各族特点鲜明、充满活力。这种万紫千红、绚丽灿烂的多元文化已逐渐被视为一种理想的人类文化景观、国际社会存在。为此,人类世界的可能存在就在于宽容不同及差异、包容多元及个殊。各种文明在相关民族、国度的社会处境中得以形成并发展完善,因而体现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包括语言的多样、思想的多样、习俗的多样、信仰的多样、社会体制的多样等。文化的多元多彩风景是人类文明之美的典型体现,我们应该欣赏并保留这种多彩之美,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争取人类的“美美与共”,尽善尽美。而这种人类文明之美的共享和共构,则是我们发展文明共同性、找出大家公认的共同点和契合点的使命与义务。
同理,这种文化的相遇和沟通、对话和理解,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自我,保持自己的文化自知和自觉,同时也要学会欣赏他者,看到异己文化也自有其精华和优杰之处。正视、尊重、欣赏这种文明的多样性、文化的个殊性是我们共同存在的必要前提和天然处境,对此我们不可能超越,也没有必要尝试去超越。因此,我们提倡各种文化、各种价值、各种宗教、各种社会体制之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只有多元通和,才能多元一体。我们在多元共在中应以承认多元差别为前提,以实现和谐共在为指归。文明共同性的统一,共融,在于我们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而这种文明的多元共在则要反对一国独霸、一教独尊,以此保证各国平等、各教共存。反思国际交往史和文化沟通史,不同文明之间的真正对话虽然很难,却是可能的、也是被多数人所鼓励、所坚持的。在当今“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文明相遇、文化交流的频仍,更是使“对话”成为首要选择和最佳选择。虽然不同国度、不同民族曾以刀光剑影、腥风血雨来彼此面对、相互碰撞,但今天人类的成熟,却应以不同文明的对话、多种文化的交流为标志。真正的共聚、共存和共同发展要靠对话来沟通、靠理解和谅解来达成。为此,我们要走出战争的阴影,避免对抗的出现。这样,“对话”就成为文明之间以其个殊性、差异性的保留为前提的可能共聚之途,我们要以多元文化包容来争取世界和谐、国际和平。这是人类文化多元却能共在、不同仍可共存的智慧,是我们相互理解、共同生存的人生艺术。在此,政治、文化、民族、宗教都要承担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发挥其积极主动的作用。可以说,若无各种文明的对话则不可能有人类文化的共在,其中政治理想和宗教精神的求同存异及不同而和乃至关重要。而没有这种文化的共在意识及其真正实现,国际社会的共存则为一句空话,世界的和谐就只可能是人类久久期盼、却仍然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幻。要想梦想成真,我们必须付诸于行动,而且还必须大家共同行动。
这种多元而共在的人类文化,可能会汇聚而成为一种文化的共同体形态。实际上,人类社会在当代正在学会存异而共在、不同而和合,这在政治、经济及法律上的突破遂形成了政治共同体(如联合国、欧盟、东盟、非盟等国际共同体组织)、经济共同体(如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法律共同体(如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组织、海牙国际法庭等)等“共同体”形态,在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发展出谋求共同发展的“共同体”意识。这既是已经达到的人类生存共同体,也是走向未来的人类发展共同体。我们应该珍视这些共同体的存在,并促使它们发挥积极而具有实效的作用。同理,在其深层次上,宗教及精神价值的沟通与对话、合作与联谊,则也可在“文化共同体”、“精神共同体”的构建上探索、创新。在政治、经济走向世界一体化,全球性共在已在许多领域形成的态势下,其“共同体”对话及合作形式肯定有助于人们在文化意义上去追求、并创立一种多元通和、美美与共的“共同体文明”。这也是我们推动文明对话所企求的目的。
文化或文明的共同体暂时或许永远无法以某种庞大且包罗万象的国际组织形式来实现,却可以通过我们这种文明对话论坛、多元文化聚会这一共在平台来尽情表达。在这一意义上,应该说,没有文明的对话则没有文化的共在,而没有文化的共在则没有国际社会的共存和全球化世界的和谐。因此,我们的文明对话只能加强,我们的友谊合作必须延续。文明平等、文化互美,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建立信任,共同合作,这才是世界发展的坦途,是人类实现和谐共在的理想境界。对此,文化对话的展开需要对各自文化资源的发掘、弘扬。文化多样性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有着深厚的文明积淀。多种文化价值、不同精神智慧,可以给我们今后构建和谐世界带来启迪、提供经验。这里,我们呼吁大家共同来发掘、运用我们的文化宝藏。
不可否认,在以往的文明冲突或文明对话中,宗教都曾起过非常关键的作用,其在决定战争或和平的选择中事关重要。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灵性资源和精神表述,以及相关民族或国度的文化象征及文明传承,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存在中都有其代表性意蕴和核心地位。正因为如此,我们就理应争取宗教在世界和平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使宗教成为防范和制止冲突与战争的重要力量。宗教的沟通和理解可以帮助相关国家或民族及其不同群体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走上和解及和平之道;同理,我们也要避免、防止因宗教的误解和冲突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政治危机扩大、战争威胁升级。所以,我们要关注并推动宗教在文明对话中的参与,呼吁及促成宗教在民族和解、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鼓励和支持宗教深化并扩大这种建设性的对话、积极营造人类友谊、世界和平的良好氛围。宗教在当代中国新文化的构建中有着积极作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中国宗教和谐发展的大好时机,中国社会的和谐构建、民族团结,有着中国各大宗教的积极参与。而且,当代中国所举行的各种宗教对话论坛,也对世界宗教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今后的中国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中,中国的宗教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社会也会有更为积极的影响。我们会高度重视宗教在中国社会价值、道德伦理、文化对话中的意义和作用,积极引导宗教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文化重建,使中国文化更快、更好地参加世界和谐的建设。
从全球范围来看,文明对话、世界和谐需要大国的积极参与。不可否认,当今世界一些大国因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文化的强势,在决定或改变世界均势上举足轻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这些大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正义中做到公平、公正、合理,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共识,而不能谋一己之私利,或出现偏袒、不公之举。这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的处理上应该得到充分体现。为此,我们反对违背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任何政治庇护之举、意识形态偏见和贸易保护主义,反对借保护“人权”、“人道”、“宗教自由”之口来粗暴干涉他国内政,践踏国际准则。所以,这些大国一定要在维系国际秩序、保障世界和平上起到公平、公义的表率作用。
在国际事务和世界文明对话中,我们中国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感谢世界各国各族人民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解和支持,也珍视在国际交往中与世界各国所建立起来的真诚友谊。在当前“全球化”的氛围中,中国理应认真观察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问题,并且有义务为一种“海纳百川”的“全球化文明”的构建出谋划策、精心设计、积极贡献。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形成了华夏文明“一体而多元”的“中和之道”、“和合智慧”。中国文化追求“多样性中的统一”,主张一种“整体性”、“内涵式”和“共构型”的文化发展,创立了独特的和谐共融文化。中华多民族的文化在这种“大一统”的格局中仍然保持住了其百花齐放、多彩纷呈的个性特色,以其多样性的差异、区别而共构其稳态、和谐的整体。中华文化的理想境界是“人类一家”、“世界大同”,对外来文化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态,主张宽容、包容外来文化,尊崇“道法自然”、“厚德载物”的发展规则。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中深深体会到“同”是一种境界、一种向往、一种梦寻,而“和”则是现实的、当下的、可行的,是在“多元化”、“多样性”中人类真正得以共存的奥妙之处、睿智之举。为此,中华民族推崇这种“和合文化”,希望世界也能实现其和谐发展。在与世界交往、尤其是与“文明对话”世界公众论坛之罗德岛论坛的友好合作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积极发扬中国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追求人类“普遍的和谐与合作”的国际交往理念,对世界和平的关注和参与,以及“把中国真实情况传达给全世界”、“忠诚地为真理效劳”的对外传播思想,组织中国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和著名学者认真观察并积极参与罗德岛论坛,并且准备在本届论坛上组织一场题为“面向未来:多元视角下的中国与世界”之开放式中国圆桌会议。为了世界和平,我们呼吁各国学者积极参加我们的圆桌会议,展开坦诚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发展诚挚友谊。
世界不同文化在相互接触中都在尝试着彼此理解、学习、磨合、适应,也正朝向求同达和而不懈努力。各种文化精神,文明追求在“文明对话”世界公众论坛这一大舞台上也都可以得到呈现、实现令人振奋的交流和融贯。有了这些精神的聚集和支持,有了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理解,我们则可保持长期对话之态,维护世界的和谐与和平。我坚信我们的这种共同努力会卓有成就,也对持守这种信念、坚持文明对话的世界各国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