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8日,东林寺方丈大安大和尚来到东林寺净土苑,为净土苑四众弟子及从东林寺闻讯赶来的义工菩萨们,讲授净土五经之一的《普贤菩萨行愿品》。晚6点30分,香花迎请法师。四众弟子以虔诚恭敬之心聆听大安法师讲授经典。
净土苑因缘殊胜,大安法师弘法以来,首讲《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行愿代表了一切菩萨行愿的顶峰,阿弥陀佛又是大愿之王。普贤行愿所代表的菩萨道伟大的实践精神,最终要回归到阿弥陀佛的大愿之海。在当今世界上最高的阿弥陀佛圣像前讲这部经,才有此殊胜因缘。
第一讲,大安法师先引用祖师的讲经方法,对此经做了一个总体的概述。以科判为导引,法师从五重玄义逐步讲起:释名,显体,明宗,论用,教相。令净土学人对此经的层次脉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把握起来更加方便。
此经的全题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经题人、法、喻具足。“大方广”指法,是我们一切众生现前一念的体性,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心性。“大”是我们清净无染,不生不灭,超越时空的体性,当体得名,其大无外;“方”即表现的相状,从时间来说,竖穷三际,从空间上说,横遍十方,无尽无量无边;“广”是我们现前一念的心性具足十法界;佛是指人;“华严”是比喻的说法。前面从性德谈,“佛华严”三字是从修德来表述。“经”是契经之意。从品名来看,“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证入,普贤行愿是能证入,超越一切对待的不二心性,这就是诸佛所证的境界。行与愿要统一起来,行是实践的行为修行,愿是理想与目标的指向。行与愿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由愿导行,由行填愿。普贤菩萨是《华严经》最重要的当机者。在整个经典当中,常常在重要的时刻,普贤菩萨代佛弘化。以证极果为普,不舍因门为贤。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智悲愿都很广大,示现种种身份而度化众生。
法师还介绍了《华严经》的来历,此经是文殊菩萨和阿难在铁围山中间结集的,收藏在龙宫里。佛灭度六百年,龙树菩萨从龙宫请出。《华严经》分大中小三本。这部大乘圆顿经典能够来到中国翻译,流行,建立宗派有其殊胜因缘。一方面唐代帝王的德业感召了其他国家国王的尊重,另一方面我们震旦国众生的根基已经成熟。心量、智慧,福报具足,堪能接纳这部经典。实际上,《华严经》与东林寺有着特殊的因缘。当时慧远祖师派人前往西域请回六十华严,后由佛驮跋陀罗尊者译出。
一切众生界即普贤,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普贤菩萨,要用行愿去感应。为善财童子,普贤菩萨称性宣说毗卢遮那如来的21种功德,以及以毗卢遮那为首的一切如来的不可说不可说恒河沙功德。想成就无上的佛果,必须圆满普贤行愿,修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是《普贤菩萨行愿品》的核心。其功德导归西方极乐世界,由此说明善财童子所示现一生成佛的奥秘在阿弥陀佛那里。这就把净土法门特别的价值彰显出来。
晚清著名思想家魏源独具慧眼,提出净土四经之说,把《普贤菩萨行愿品》列在净土三经《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之后。研究《华严经》便可了知,《华严经》的结穴归根在《入法界品》;《入法界品》的结穴归根在《普贤菩萨行愿品》;而《普贤菩萨行愿品》的结穴归根在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以善财童子为代表的华藏海会一切菩萨要圆成无上佛果,皆以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行愿第一的普贤菩萨等诸大菩萨均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与净土法门有着密切的关联,《普贤菩萨行愿品》可以简易到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上。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便可打开华严全体的境界。
大安法师对《华严经》与净土法门关系精彩独到,鞭辟入里的论述,诠释祖师大德关于华藏世界等同于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立论,给净土学人指明了修习经中之王的方向,也极大地提升了学人对《普贤菩萨行愿品》的好乐。近两个小时的讲授,为四众弟子播下了熏修《华严》的善因。对法师在下阶段关于《普贤菩萨行愿品》经文内容的主讲,四众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