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务资讯 > 正文
教务资讯

2014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市大足区隆重举行

作者:王妍 来源:大公网 日期:2014/12/6 15:53:52 人气:391 加入收藏 标签:

2014年11月24日至27日,“2014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足石刻首次科学考察70周年纪念会”在重庆市大足区隆重举行。“大足学”是重庆市创立的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为核心的第一个地域性学科,此次会议为“大足学”首届国际性学术会,旨在为进一步构建和提升大足学的国际影响力,并对1945年时任世界学院中国学典馆馆长杨家骆一行对大足石刻展开科学考察的纪念。

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80余名在艺术、宗教、历史、考古、遗产保护等邻域有影响力的学术骨干与专家,包括在国际学界享有盛誉的胡昭曦、丁明夷、温玉成、罗世平、李崇峰、霍魏、谢继胜、陈清香(台湾)、苏默然(美国)、索伦森(丹麦)、阿格拉沃尔(印度)等。此次会议共提交科研论文82篇,主要集中在“大足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理论”、“大足石刻造像及其相关问题”、“宗教艺术与考古”、“世界遗产的管理与发展”、“现代科技在石窟考古中的运用”等几大主题,讨论内容涉及学科文化、宗教艺术、石窟考古、世界遗产、碑铭文献、信仰义理等。

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在会议上各抒己见,热烈讨论,并普遍表示,会议的举办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探究大足石刻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亦利于促进巴蜀乃至西南地区石窟造像及相关历史文化遗存的发掘、保护与研究。

其中,丹麦哥本哈根佛学研究会会长索伦森,自1987年首次来到大足后,便被大足石刻所吸引并开始研究,先后发表了多篇论文。他称,大足石刻是属于世界的文化遗产,因为它的世界性,以大足石刻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大足学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更多国际学术上崭露头角,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国际研究成果的学科。

大足石刻是大足区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石刻始建于初唐,历经晚唐、五代,至两宋达其鼎盛,余绪延至明清。共有石刻点75处,造像5万余尊,铭10万余字,尤以北山佛湾、宝顶大佛湾为其核心。1945年,大足石刻在迎来首次正式的科学考察。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至此,大足石刻的杰出价值遂告天下。随着大足石刻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创立大足学逐渐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共识。

据了解,大足已成功召开六届大足石刻研究会年会和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是首届有关“大足学”的国际学术讨论。在2005年和2009年举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不少学者提出了创立“大足学”的倡议,认为在重庆和四川已经有条件创立以大足石刻为核心、涵盖周边区域同一文化圈层的石刻造像,以及相关历史文化研究的地域性专门学科。而在2011年,大足学学科建设正式启动。 
会上,大足区区长周少政表示,大足学不仅填补了重庆地域性学科建设的空白,而且在我国形成了北有“敦煌学”、南有“大足学”的“学术双星”局面,对于进一步整理发掘巴蜀地区石刻文化、民俗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重庆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员王川平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构建大足学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本次研讨会的举行,标志着大足学研究进入了更加高端的层次。在数字时代、多媒体时代,应该让大足石刻保护和大足学研究的成果尽快地与世人见面,与全世界互联互通、共同分享。

据悉,为使得大足学学科建设与理论研讨得到科学、有序的发展。2013年,大足石刻研究院先后与南京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两高校合作成立了“大足学研究中心”,并已正式开设了大足学相关课程和大足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的霍巍在此次会议上透露,四川大学也正在积极努力地推动创建“大足学研究中心”。(图:王妍)

 

    本文网址:http://jiuxisi.com/show.asp?id=2238
    通知公告
         

    地址:中国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金井社区九溪古寺

    电话:0731—86200302

    传真:0731—86200302

    邮编:410000

    分享按钮